海南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原农垦总医院)神经外科共有床位85 张,设有重症监护室(NICU)、神经外科一病区、神经外科二病区。医疗护理团队56人,其中医生15人,护士41人,高级职称5人,博士1人,硕士研究生7人,在读硕士1人,硕士研究生导师1名。学科实行亚专科管理,分设NICU治疗组、肿瘤治疗组、血管病治疗组、颅脑创伤和高血压脑出血治疗组、功能神经外科组等。科室配套先进的诊疗设备,包括多台智能高端Laika手术显微镜、神经导航、美国Nicolet神经电生理监护仪、立体定向仪、超声吸引、术中B超、微探头血管彩超、脑室镜、高速电钻、手术头架、颅内压监护仪、呼吸机、监护仪、西门子3D数字双平板脑血管造影机(DSA)、3.0T核磁共振、64层和双源CT等。对颅内各部位肿瘤、椎管内肿瘤、颅内动脉瘤、颅内动静脉瘘、脑和脊髓血管畸形、缺血性脑病、颅脑创伤、高血压脑出血、颅内感染性疾病、脑积水、颅颈畸形、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功能性疾病等进行诊疗,不断开展新技术、新业务,随着“功能微创”神经外科手术的临床应用”一系列新技术的开展,神经外科的微创手术已经包含现代神经外科微创手术的各个方面,全年手术量超过700台,年收治病人达1600人以上。
神经外科一病区主要收治颅内各部位的肿瘤、颅内外沟通肿瘤、脊髓和椎管内肿瘤、脊髓病变、脑积水、颅骨疾病、颅内感染性疾病、三叉神经痛和面肌痉挛、各类型颅脑损伤以及癫痫等功能性神经外科疾病等。神经外科二病区开放床位30张,主要收治各类型的脑血管疾病患者。
肿瘤组利用神经导航技术和神经电生理监护技术,在保护功能的前提下,将肿瘤或占位性病变完全切除,最大程度地保留患者的神经功能,真正的做到功能微创,保证患者的术后生存质量。
功能神经外科组利用术中神经电生理技术治疗各种难治性癫痫患者,抬高了患者的社会生理能力,且广泛开展三叉神经痛和面肌痉挛手术。
颅脑损伤及高血压脑出血组开展大骨瓣开颅显微镜下血肿清除、小骨窗开颅显微镜下血肿清除、单纯钻孔引流、微创锥颅血肿引流+尿激酶技术等。对颅脑创伤和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进行宣教和早期的功能康复干预,指导患者进行合理的康复治疗,使患者在短时间内得到早期康复。
血管组主要收治颅内动脉瘤、脑和脊髓动静脉畸形、脑膜动静脉瘘、颈内动脉海绵窦动静脉瘘、海绵状血管瘤、烟雾病、颈动脉和颅内动脉狭窄等脑血管疾病。利用医院的先进设备——DSA和双源螺旋CT,全天候24小时迎诊,独立开展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溶栓治疗,介入支架治疗、开放手术治疗,利用术中荧光技术和微探头血管彩超技术,确保手术后血管畅通。脑卒中急救绿色通道的建立,大大缩短从门诊到手术中间环节,为及时手术赢得了时间。
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NICU):开放床位10张,主要收治重型颅脑创伤合并多发伤、高血压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各种神经外科重症感染等危及生命需要生命支持的脑外科危重症患者,同时亦作为术后复苏的过渡。
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外科二区创建于2016年,是我院第一批硕士研究生培养科室。目前科室共有专科医生6名,其中副主任医师2名,主治医师2名;硕士生导师1名,博士1名,硕士3名。拥有专科手术间1间,开设病床30张;拥有莱卡手术显微镜、蛇牌双极电凝、西山手术动力系统、Mayfield头架、西门子DSA、3.0T核磁共振、双源螺旋CT等神经外科设备。
本科室仪器设备精良,技术力量雄厚。专科覆盖颅脑外伤、脑血管病、颅内肿瘤及功能性疾病等。对颅脑损伤尤其是重型、特重型颅脑损伤的诊治以及各类脑血管病的手术和介入治疗拥有丰富的经验并取得了突出的成绩。
科室人员近年来承担多项省部级和厅级科研课题,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其中SCI论文2篇。现任科主任李强副教授2008年毕业于中南大学,获博士学位,现为海南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常委,是我院第一批硕士生导师。
在新的历史时期,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外科二区将继续秉承“诚信、奉献、严谨、创新”的院训,坚持以医疗质量为中心,不断提高技术水平,为更多的患者解除病痛。
神经外科一区简介
一、科室概述
海南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外科一区,源于1956年创院的原海南省农垦医院外三科神经外科治疗小组,历经陈寿华教授、周国泽教授成立神经外科专业组,2008年医院引进莫业和教授任神经外科主任并成立独立专科。经过神经外科团队的艰苦奋斗和不懈努力,学科规模不断扩大,医疗条件日益改善、技术力量不断充实,应学科发展需求,于2016年在原神经外科基础上成立神经外科一区及神经外科二区。神经外科一区共有床位81张,设有重症监护室(NICU)、神经外科普通病房、神经外科特需病房。医疗护理团队57人,其中医生17人,护士40人,高级职称7人,博士3名,在读博士1人,硕士研究生10人。
神经外科一区是以手术为主要手段,诊治中枢神经系统(脑、脊髓)及周围神经系统疾病的临床专科。科室集医疗、科研、教学为一体,配备高精度手术显微镜、术中电生理监测仪、神经内镜等先进设备,致力于为患者提供精准化、微创化、个体化的诊疗服务。团队由资深专家、青年骨干及护理团队组成,涵盖脑肿瘤、脑血管病、功能神经外科、脊柱脊髓疾病、颅脑创伤、神经重症等多个亚专业方向,年完成手术量约600余例,区域影响力显著。
科室秉承“以患者为中心”理念,构建多学科协作(MDT)模式,联合影像科、内分泌科、放疗科、肿瘤内科、病理科、康复科等学科,为复杂病例提供全流程诊疗方案,显著提升患者生存质量。
二、医疗业务工作
1. 诊疗范围
脑肿瘤:胶质瘤、脑膜瘤、垂体瘤、听神经瘤等显微切除及综合治疗;
脑血管病:动脉瘤夹闭/介入栓塞、动静脉畸形切除、颈动脉内膜剥脱、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治疗;
功能性疾病:癫痫外科、帕金森病DBS植入、三叉神经痛微血管减压;
脊柱脊髓疾病:椎管内肿瘤、Chiari畸形、脊髓空洞症显微手术;
颅脑创伤:重型颅脑损伤救治、颅内压监测及亚低温治疗。
2. 特色技术
神经内镜下经鼻蝶垂体瘤切除,实现“无切口”微创治疗;
术中电生理监测下脊髓肿瘤切除+椎管重建手术。
3. 新开展技术
帕金森病脑深部电极置入手术(DBS);
阿尔兹海默症颈深淋巴-静脉吻合术(LVA)。
三、科研工作
科室聚焦临床难点,围绕“脑肿瘤分子机制”“癫痫外科治疗”“神经重症感染”等方面开展研究。近五年承担省部级课题5项,发表SCI论文8篇,主编/参编专著2部,获发明专利1项。
与国内知名机构(如北京天坛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特色医疗中心)建立长期科研合作,推动基础研究与临床转化深度融合。
四、教学工作
1.科室承担本科生、规培生及进修医师教学及培养任务,年均培养硕士3人;
2.分层教学体系:低年资医师强化显微操作训练,高年资医师参与复杂手术决策;
3.学术品牌活动:定期举办“神经外科前沿技术论坛”,辐射区域医疗水平提升;
4.担任《中国神经外科微侵袭杂志》编委。
神经外科以精湛技术、创新科研与系统教学为核心竞争力,持续推动学科发展,为患者提供高质量医疗服务,助力区域神经外科诊疗水平提升。
神经外科二区简介
一、概述(科室基本情况)
海南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外科二区于2016年由神经外科分出,单独成立病区,经过多年的发展壮大,目前已成为具有一定规模、技术力量雄厚、现代化设施设备齐全的专业从事神经外科疾病诊治的学科,同时也是集神经外科临床、教学、科研三位一体的重点学科,科室规模及诊治水平在海南省内位居前列。神经外科二区目前共有床位39张,医疗护理团队26人,其中医生8人,护士18人,高级职称3人,博士1名,硕士4人,硕士研究生导师1名,是一批具有高素质、高学历、老中青结合的学术团队。科室文化氛围浓厚,人才梯队合理,团队成员精力充沛、团结协作、善于改革、勇于创新,在省内外率先开展了多项新业务、新技术。
海南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外科二区年收治病人约 800人,年门急诊约1800人,年手术量约300台。科室拥有先进诊疗设备,同时得益于医院“一键启动”及“绿色通道”等机制的建立,大大缩短了从急诊到手术的中间环节,为脑出血及脑外伤等神经外科急危重症患者及时手术赢得了时间。除脑出血、颅脑创伤的救治优势外,显微微创神经外科已成为特色,常规开展颅脑肿瘤、脊髓脊柱肿瘤、脑出血等神经外科常见疾病的显微镜及神经内镜下的手术治疗。
进一步畅通诊疗渠道,神经外科与急诊科、麻醉科、手术室、重症医学科、康复治疗科、针灸科、高压氧科等强强联手,秉承规范化、个体化的诊疗理念,通过学科协作,努力为每一位脑出血、脑外伤患者提供从急诊入院到手术治疗,以及从围手术期重症监护到术后康复等一系列规范、科学、先进的综合治疗方案和一流的医疗技术,让患者获得较好的疗效。
海南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外科二区全体医护人员将继续努力,以“一流的技术、一流的设备、一流的服务”为宗旨,以雄厚的综合实力为患者提供领先水平的,全方位的医疗服务。
二、医疗业务工作
1.专科诊疗项目
(1)颅内各类常见肿瘤的个体化微创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包括:胶质瘤、脑膜瘤、神经鞘瘤、垂体瘤、血管网织细胞瘤、转移瘤等。通过个体化评估,精准定位,通过微创显微技术达到外科治疗的目的。
(2)各型重型颅脑损伤救治:包括:脑挫裂伤、急性或慢性硬膜下血肿、硬膜外血肿、颅骨骨折等。发挥神经外科的优势及先进的治疗理念,全方位管理、综合监测、动态量化病情发展,及时准确制定救治方案,预防并发症。同时在医院“一键启动”及“绿色通道”等机制的建立下,实现患者急诊-入院-手术的快速诊治过程,极大地提高了急重症患者的救治程度。
(3)脑血管病的个体化微创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包括:脑动脉瘤、血管畸形、海绵状血管瘤、脑出血等。通过个体化的评估,选择最恰当的手术方式,包括显微镜、内镜、介入等多种手段的单一或联合应用,提高诊治疗效。
(4)小儿神经外科疾病的治疗,包括各类颅脑肿瘤,血管性疾病,脑积水等。
(5)脊髓脊柱疾病的微创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包括髓内肿瘤、髓外硬膜下肿瘤、硬脊膜外肿瘤等等。
(6)微侵袭治疗各种功能性疾病:对顽固性三叉神经痛、面积痉挛、舌咽神经痛等功能性疾病,采用微创技术进行彻底减压解除痛苦、保存正常血管、神经功能。
2.专科特色技术
(1)胶质瘤的显微外科手术治疗。术前影像学重建,并通过导航或超声实现胶质瘤的精准定位,术中电生理监护全程监测神经功能状态,荧光显影充分显露肿瘤,显微镜下细致切除肿瘤,通过多种技术手段努力达到保证神经功能的前提下全切肿瘤。
(2)高血压脑出血个体化治疗:根据病人不同情况,采取超早期微创、立体定向导航手术、神经内镜手术、经侧裂显微手术、标准去大骨瓣减压等个体化术式,提高患者预后及生存质量。其中神经内镜微创手术是利用神经内镜,通过精密的光学、摄像及显示技术,将微创与可视化相结合,达到近距离实现高清放大的效果。神经内镜与3D成像软件、神经导航、术中超声等技术结合,使神经内镜充分发挥了定位准、创伤小、疗效好等优势。在高血压脑出血神经内镜手术过程中,可以将神经内镜置入血肿腔内,视野清晰,显露充分,避免血肿残留。手术步骤包括:术前定位,小骨窗开颅,置入通道,连接神经内镜,清除血肿等。
(3)脊髓脊柱肿瘤的显微技术。术前精准定位,术中利用显微镜、微创通道等,结合半椎板等技术,在神经电生理监护下精准切除肿瘤,加快患者的术后康复过程,保护患者神经功能。
三、科研工作
海南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外科二区一直从事神经外科基础与临床应用和新技术、新材料的开发研究,科室负责人王鹏博士目前承担2025年海南省卫生健康科技创新联合项目一项,2024年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1篇。
四、教学工作
海南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外科二区一直承担着硕士研究生,医科大学本科生,留学生以及护理学院本、专科的理论授课及见习、实习工作。依据海南地区特点,创立以“三语教学”为特色的教学模式。科室多名教师荣获“优秀教师”“优秀住培教师”称号。
科室负责人王鹏博士于2023年、2024年连续两年在中国医师协会主办的毕业后医学教育论坛做主旨发言,同时2024年在海南省住培基地主任培训班以工作坊的形式进行教学模式及课程思政的经验传授。并荣获2024年海南医科大学首届临床教学查房竞赛特等奖。
今后,科室将不断加强文化建设,积极倡导爱岗敬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精神,不断加强业务学习,加强危重疑难病人的救治工作。努力加强医教研等方面的协同发展。结合海南卒中偏瘫患者的需求,开展健侧颈7神经移位术治疗脑卒中后偏瘫的新技术新项目。同时,在医工融合的背景下,开展基于神经导航及3d打印技术支持下的脑出血的个体化显微精准外科治疗。神经外科二区将继续在医院的正确领导下,围绕学科建设、医疗服务、科研教学等方面稳步发展。
Copyright © 2019 版权所有:海南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龙华区椰海大道368号
投诉电话:0898-66808238 / 客服电话:0898-66809130 / 监督电话:0898-66809051
工信部ICP备案号码:琼ICP备17001021号 琼公网安备 460106020007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