器官移植科

科室简介-海南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科室简介

1982年5月,海南农垦医院(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的前身)就率先开展了岛内首例同种异体肾移植术,医院器官移植医学就此萌生。经过几代器官移植人的不懈努力,特别是海南建省以后,医院肾脏移植工作取得了长足的发展,2008年在泌尿外科内设立独立的肾脏移植小组,形成了器官移植科的雏形。同年,医院进行了国内第二例“交叉换肾”手术并获得成功,敦促卫生部对“人体器官移植条例”重新释义,“交叉供肾”从此不再违规,为推动我国器官移植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2008年牵头组建海南省医学会器官移植专业委员会,并成为主任委员挂靠单位。2010年医院获得国家肾脏移植资质,成为我国首批获准进行人体器官移植的163家单位之一。2011年9月起开展DD筹备工作,2014年获得国家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国家卫生与健康委员会的前身)批准,开展DD器官捐献工作。

2017年,海南医学院正式批准成立“海南医学院移植医学研究所”,分设基础部和临床部。 

2018年4月25日,原卫生部副部长、中国人体器官捐献与移植委员会主任委员黄洁夫教授、国家卫生与健康委员会医政医管局郭燕红副局长、著名肝移植专家郑树森院士等来院指导器官移植工作,提出海医二院要充分利用海南优良气候条件、区域和地位优势,开展心、肺、肝、胰、肾等大器官移植,力争建设成为“一带一路”国家移植医学人才培训基地。

2018年7月31日器官移植科应运而生,设床位34张(其中移植ICU床位8张);移植专家8名,麻醉专家4名,重症监护专家2名,特聘心肺移植专家4名。有器官移植手术间4间;DD器官获取手术间2间;有ECMO2台、HLA组织配型、CDC、PRA、DSA检测及FK506和 CsA药物浓度检测等设备。器官移植技术临床运用伦理委员会和人体器官获取组织(OPO)独立运行。有潜在供者和人体器官转运直升机和现场器官获取手术专用车等专用工具。

 

器官移植科发展历程

 

1  1982年5月,丘伋裔主任医师负责筹备肾移植工作,同月实施岛内首例同种异体肾移植术,随后不久,又完成岛内第一例自体肾移植手术

2  1996年-2005年,韩启光主任医师负责肾脏移植工作

3  2007年2月,泌尿外科肾脏移植专业组成立,肖劲逐教授任主任

4  2008年1月,医院进行了国内第二例“交叉换肾”手术并获得成功,敦促卫生部对“人体器官移植条例”重新释义,为推动我国器官移植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5  2008年5月,海南省医学会器官移植专业委员会成立,医院成为海南省器官移植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挂靠单位

6  2009年3月,肖劲逐教授当选全国器官移植专业委员会委员 

7  2010年10月,医院肾脏移植资质申请获得卫生部批准,成为全国163家获批器官移植资质的医院之一

8  2011年1月,张国庆主任医师任泌尿外科肾脏移植专业组主任

9  2011年5月,肖劲逐教授当选海南省医学会器官移植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10  2014年获得国家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国家卫生与健康委员会的前身)批准,开展DD器官捐献工作

11  2015年6月,徐剑博士加盟移植团队,开展肝移植前期准备工作

12  2016年5月 医院选送医生、护士、麻醉师、重症监护专业医生一批共18人,赴浙江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移植专科进修学习

13  2016年10月,何书民主任医师任泌尿外科二区主任、肾移植专业组主任。

14  2017年12月,王毅教授加盟器官移植团队。

15  2017年12月,海南医学院正式批准成立“海南医学院移植医学研究所”,分设基础部和临床部。

16  2018年3月, 王毅教授当选全国器官移植专业委员会委员

17  2018年4月25日,原卫生部副部长、中国人体器官捐献与移植委员会主任委员黄洁夫教授、国家卫生与健康委员会医政医管局郭燕红副局长、著名肝移植专家郑树森院士等到院指导器官移植工作,提出海医二院要充分利用海南优良气候条件、区域和地位优势,开展心、肺、肝、胰、肾等大器官移植,力争建设成为“一带一路”国家移植医学人才培训基地。 

18  2018年6月,曾凡军教授加盟器官移植团队,筹建独立的器官移植科

19  2018年7月31日 器官移植科正式成立,聘任曾凡军教授为器官移植科主任


肾移植科简介

 

一、概述  

海南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开展肾移植工作始于1982年5月,是全国开展该项技术较早的医院之一。2008年1月,我院开国内先河完成了家庭之间交叉换肾手术,引发全国各界对“交叉换肾”的广泛讨论,最终促使了卫生部人体器官移植技术临床应用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决定:两个患者家庭之间“交叉换肾”是合法的。这无疑为我国器官移植事业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器官移植科独立建立于2018年7月31日,开科当天就以快速有效的器官转运、高超的手术技艺和娴熟的团队配合高质量地完成了1台肝移植和2台肾移植手术。一直以来,科室始终以学科建设为导向,以创新求发展,以王毅教授为学科带头人的移植团队发扬锐意进取,努力开拓的精神,开展了一系列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移植新技术。作为海南第一家具有器官移植资质的医院,也是唯一的器官移植专科,海医二附院将致力于为岛内需要移植的患者提供更多的就医机会,不断提高移植诊疗水平,为海南患者器官移植不出岛迈出坚定步伐。

2021年,肾移植科独立成科,目前我科常规已开展手术项目有:肾(包括亲属活体肾移植)、胰肾联合移植手术,力争建设成为“一带一路”国家移植医学人才培训基地。

目前我科现设床位35张(ICU床位9张);移植医生9名,移植护理团队16人。呼吸机2台,血滤机1台,纤支镜1台,彩超机1台,移植实验室有HLA组织配型、CDC、PRA、DSA监测及FK506和CSA药物浓度检测设备。

二、医疗业务工作  

专科诊疗项目:肾移植,高PRA肾移植,亲属肾移植,血型不相容肾移植,再次及多次肾移植,胰肾联合移植,肝肾联合移植,儿童肾移植,肾移植术后并发症处理,肾移植术后感染,围手术期康复。

特色技术该团队以王毅教授为团队带头人,其在血型不相容肾移植、异种移植方面的卓越研究,在国内、国际享受极高的威望。移植团队开展了一系列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移植新技术。实施了多个海南省器官移植第一,科教研能力省内领先。同时在曾凡军教授、蒋鸿涛教授和王建立教授的带领下,科室开展了亲属肾移植和胰肾联合移植。

三、科研工作

研究方向:异种移植;移植免疫  

学术成果5年承担国家级/省部级课题20项,其中包括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专项2项、国自然3项;发表SCI论文30余篇;获省医学科技奖2项;参与国内多中心临床研究以及执笔《中国ABO血型不相容活体亲属肾脏移植临床诊疗指南(2017版)》、《中国ABO血型不相容活体亲属肾脏移植临床诊疗指南(2023版)》《中国肾移植受者侵袭性曲霉病临床诊疗指南》等多项指南撰写。器官移植研究所在器官移植团队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一个专门从事器官移植基础和临床研究的大型综合性机构,为器官移植提供了技术与科研支持。

四、教学工作 

人才培养:承担学校本科生、研究生教学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科室常规开展英文教学查房以及每周业务授课和科研组会,提升师生科研业务能力;  

学术交流定期举办全国肾移植学术会议以及国家级和省级继续教育项目,每年定期举办具有海南移植特色的博鳌移植论坛  

未来发展规划

青春逢盛世,奋斗正当时,肾移植始终贯彻海南省大病不出岛的发展口号,坚持以器官移植学科发展前沿为引领,以打造高存活率、高质量生活的移植康复体系为目标,建立区域肾移植数据中心,优化供受体匹配;开展异种移植等前沿技术研究;培养科室医生全部实现博士学历,促进护理团队逐步提升学历,实现再增加1名博士生导师,1名硕士生导师,提升医护整体学历水平。加强国际协作,提升学科影响力为海南省器官移植事业的发展继续贡献力量。 

 

肝移植科简介

 

一、科室概况

海南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目前海南省唯一一家拥有全部大器官移植资质的医院器官移植科2018年7月31日成立肝脏移植科于2021年423日独立成科海南省首批获得肝脏移植资质的级重点海南省肝移植质控中心。集医疗、科研、教学于一体。科室拥有专业病床,配备一流的层流净化手术室、重症监护病房及术后康复中心完成肝移植手术300余例,近年来肝移植围术期存活率100%,位居国内领先水平。

二、核心团队

作为海南省优秀人才团队,器官移植科在肖劲逐院长、王毅书记、徐剑院长及曾凡军主任的带领下逐步成长。目前科室由国内知名肝脏移植专家李威主任领衔,汇聚众多资深肝胆外科专家、麻醉师、移植护理团队及多学科协作专家。团队秉承“精准、协作、创新”理念,致力于为终末期肝病患者提供全方位、个体化诊疗方案。

三、技术特色与优势

1.全术式覆盖复杂病例攻坚创新应用

在海南省内完成多个零到壹的突破首例血型不相容肝移植、首例成人劈离式肝移植、首例亲属活体儿童肝移植、首例二次肝移植、首例肝肾联合移植及首例复杂变异血管肝移植等国际前沿技术。

成功救治各种复杂疑难肝病病人。诸如肝衰肝昏迷、遗传代谢性疾病、肝癌切除术后复发二次肝移植及肝癌免疫治疗后患者等。

对免疫治疗后肝癌患者,已形成体系化诊疗方案,已在国内多家单位推广

2.术后管理体系

建立“移植前评估术中精准操作术后免疫监测终身随访”全流程管理体系,并发症发生率大大降低

四、国际标准设备

医院配备术中超声系统、体外膜肺氧合(ECMO)、快速病理检测平台PET-MR先进设备,确保手术安全与效率。

五、服务理念与人文关怀

以患者为中心:以国际医学中心为平台,提供“一对一”术前咨询、多学科会诊(MDT)及心理支持服务。

终身健康管理:术后专属健康档案、远程随访平台及患者教育课程,助力长期生存质量。

六、科研与教学

移植学科获国家级项目13项、省级项目35项;发表论文60余篇,其中SCI 40余篇;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1项;荣获海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1项、省自然科学奖和医学科技二等奖3项。在异种移植领域展开了初步探索,并取得一定研究成果。

承担规培医师带教及本科教学任务,共完成规培医师带教100余名,培养研究生62024年获得院内教学查房一等奖

七、社会责任

积极参与器官捐献公益宣传,推动“生命接力”理念普及。

以开放的服务理念为指导,向全国肝移植受者提供优质的术后随访服务,为移植“候鸟”搭建舒适的环境,提升海南省医疗输出能力。

 

 

肺移植科 简介

 

一、概述(科室基本情况)

海南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胸外科二区(肺移植科)成立于2021年6月,是海南省肺移植质控中心主委单位、心胸外科规培基地及省内唯一具备肺移植资质的科室。学科由全国知名胸外科专家孙伟教授领衔,现有医护人员31人,开放床位51张。科室以“规范、专业、引领”为理念,专注于胸部疾病的规范化、精准化、微创化外科诊疗。下设肺、食管贲门、肺移植及纵隔和胸壁4个亚专科(涵盖胸部创伤),构建以胸部疾病规范化诊疗体系、肺移植技术为特色的胸部疾病综合病区。医护团队中硕士及以上学历占比75%,含主任医师1人、副主任医师2人、硕士研究生导师1人;护理团队含副主任护师1人、主管护师7人。科室秉承“以病人为中心,以医术为核心”的宗旨,致力于打造国内一流学科。

二、医疗业务工作

学科主任孙伟教授,担任国家肿瘤质控中心肺癌/食管癌专委会委员,中华医学会、中国医师协会、中国抗癌协会、中国医药教育协会等学术兼职,学科发展全面系统:

微创技术:肺癌手术微创率超95%,单孔胸腔镜(VATS)技术覆盖肺叶切除、肺叶袖式切除、血管成形、纵隔肿瘤切除、全胸腺切除等高难度术式;省内率先开展无管胸外科手术(肺叶、肺段、纵隔肿瘤);精准肺段切除(免除术前定位)、胸腹腔镜食管癌根治术、经裂孔食管切除术、“免管免禁”加速康复(ERAS)模式。

高难度手术:双袖式肺叶切除、气管肿瘤切除、自体心包成形腔静脉置换、心包内全肺切除、肺段袖式切除等高难度手术,慢性脓胸、纵隔脓肿外科治疗居省内领先水平,四级手术占比达90%以上。

机器人辅助手术:完成省内首例机器人辅助(RATA)肺癌根治术、精准肺段切除、食管癌根治术(Mckeown)。

肺移植:2018年获肺移植资质,累计完成单肺、双肺、心肺联合及ECMO桥接急诊肺移植34例,年龄跨度15-72岁,2021年成功实施海南省首例自主肺移植。

技术创新和智慧医疗:率先在省内全面推行“无管胸外科手术(Tubeless)”,减少围术期副损伤,彻底改变患者手术体验;积极探索AI技术辅助早期肺癌诊疗、三维重建精准定位、以及术后大数据分析,优化诊疗效率。

三、科研工作

孙伟教授发表SCI及核心期刊论文40余篇,参与制定多项国家级诊疗指南和共识。

科研项目:获省级科技成果二等奖、三等奖各1项,主持院内胸外科新技术9项,参与国家级多中心研究和科研转化。

四、教学工作

临床带教:年均培养规培医师十余名,开设胸外科硕士研究生课程,孙伟教授指导在读硕士5名,注重临床与科研能力并重。

学术交流:定期举办胸腔镜手术直播及技术培训,填补省内胸外科直播空白,推广微创技术经验;将“精准外科”“加速康复”“无管手术”、智慧医疗理念融入教学实践。



 

 


Copyright © 2019 版权所有:海南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龙华区椰海大道368号

投诉电话:0898-66808238 / 客服电话:0898-66809130 / 监督电话:0898-66809051

工信部ICP备案号码:琼ICP备17001021号  琼公网安备 460106020007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