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医学科

科室简介-海南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科室简介

海南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建立于2006年,共有床位42张,分重症医学科一区及二区。是海南省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主任委员单位。在王小智主任领导下,形成了技术精湛、设备齐全和较大规模的学科队伍,具备较强的解决本学科疑难危重症的能力。目前 , 该科已经成为医疗、教学及科研为一体的综合学科,2018年被评为海南省I级临床重点专科。    

现有专科医生22名,其中主任医师3名,副主任医师2名,主治医师11名,住院医师6名,护理人员78名,其中副主任护师3名,主管护师20名,护师24名。   

科室配备仪器设备齐全,包括德尔格、BP840等各类型号呼吸机33台,便携式转移呼吸机3台,高流量氧疗机10台,金宝、费森尤斯等血压净化机7台,便携式彩超2台,ECMO(迈柯维)1台,血气分析仪3台,纤支镜3条,PICCO机3台,尼高力脑功能检测仪1台等。  

科室年收治危重病人数超1500人次,覆盖除儿科外各科急危重病人。包括:心肺复苏术后、肝肺移植围手术期患者、各类型休克、多器官功能衰竭、重症肺炎、急性呼吸衰竭、ARDS、复杂性腹腔感染、重症胰腺炎、肺动脉栓塞、爆发性心肌炎、重症肌无力等。APACHEII 达 15 分以上重症病人比例达到75% ,重症病人抢救成功率达到 85%以上 。   

 

特色技术:

1. 脉搏指示持续心排血量(PiCCO)监测

脉搏指示持续心排血量(PiCCO)监测技术通过放置中心静脉导管以及尖端带有热敏电阻的动脉导管,应用热稀释技术与脉搏轮廓分析法相结合的监测方法连续监测血流动力学。该方法对于指导循环和呼吸衰竭患者的诊治具有重要意义。本科室PiCCO广泛运用于临床已经超过10年,是海南省最早开展PiCCO监测技术的中心之一,目前每年进行PiCCO监测的患者近百例。  

2.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是机械性辅助循环方法之一,经股动脉放置一球囊导管至降主动脉,通过物理作用,提高主动脉内舒张压,增加冠状动脉供血和改善心脏功能。随着IABP技术的不断完善和临床应用发展,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心功能不全或心源性休克患者的抢救和治疗。本科室应用IABP技术超过10年,是岛内最早开展IABP技术的重症医学科之一,目前已经开展50例,成功将许多急性大面积心肌梗塞、心源性休克患者从死亡边缘抢救回来。 

3.持续肾脏替代治疗(CRRT)

持续肾脏替代治疗(CRRT)起源于血液透析,是促进体内有害物质清除的一种治疗方法,包括血液滤过、血液透析、血液灌流等多种治疗方式,并可持续进行。随着技术的发展,CRRT不仅仅广泛用于急慢性肾功能衰竭,而且广泛应用于中毒、多脏器功能衰竭等非肾脏疾病的救治。目前本中心每年进行CRRT治疗数超过300例,积累丰富的救治经验。  

4.体外模氧合(ECMO)  

体外膜氧合(ECMO)是将血液从体内引流到体外,经人工膜肺氧合后重新灌注入体内,以维持机体各个器官的血液灌注和氧合的治疗方法。该方法对极重型可逆性呼吸和/或循环衰竭患者进行心肺功能支持,为抢救治疗和心肺功能的恢复赢得宝贵的时间。ECMO是抢救重症患者生命的一项新技术,是一种持续体外生命支持的手段。

本中心近两年将ECMO技术引入重症医学科,已经成功救治许多极危重症患者。我科对该项技术不断完善,不断突破,并且可以实施长途转运,为更多的重症患者带来希望   

5.重症超声技术  

重症超声已成为重症病人的监测和评估工具,是近年来国际重症领域的焦点技术。超声作为临床医生监测快速评估工具被形象地比喻为“看得见的听诊器”,引领着重症病人临床治疗进入可视化时代。我科在2015年引进重症超声技术。该技术已成为我科日常重要的无创、高效、连续的诊疗工具。  

重症医学科一区简介

 

一、概述

海南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一区历经三十余年发展,现已成为集临床救治、科研创新、教学培训为一体的国家级重点专科。现为海南省重症医学质量控制中心挂靠单位、国家重症医学规范化培训基地,并于2018年获评海南省Ⅰ级临床重点专科及2022年获评为国家级重点专科。科室现有医师17名(博士1人、硕士4人),其中高级职称7人(主任医师2人、副主任医师5人),硕士研究生导师2人;护理团队50人(副主任护师1人、主管护师24人)。开放重症监护床位24张,年收治急危重症患者超1500例,抢救成功率持续保持在90%以上,救治范围覆盖重症感染、多器官衰竭、严重创伤、危重孕产妇等复杂病例。  

二、医疗业务工作

科室以多器官功能支持为核心,构建了以体外膜肺氧合(ECMO)、重症床边血液净化(CRRT)、人工肝、血流动力学监测及重症超声为特色的技术体系,形成急危重症救治“全链条”能力。擅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脓毒症休克、多发伤、中毒、消化道大出血等急危重症的综合救治,开展血流动力学监测联合重症超声实现床旁精准监测。建立全省急危重症转运网络,协助基层医院开展重症救治,显著提升基层抢救成功率。  

三、科研工作

科室深度参与国内外重症医学前沿探索,近五年发表SCI及核心期刊论文10余篇,主持省级以上科研课题5项。主办ECMO、重症血液净化、重症超声等省级继续教育项目;团队参与国内外学术会议交流数十次作为海南省重症医学质控中心,致力推动国家质控指标的落实,对全省重症医学科进行督导、整改。制定全省重症质控标准。

四、教学工作

科室作为国家重症医学规范化培训基地,配备技能操作训练室、多媒体教学系统,常态化开展床旁教学、MDT病例讨论、急救模拟演练及重症超声实操培训。由7名高年资主治以上医师组成教学团队(含2名硕士生导师),实施“一对一导师制”,注重重症临床思维、急救技能及科研能力培养。年均接收住培医师、专科进修医师10余名,为省内各级医院输送重症医学人才,助力全省重症医学学科建设。

重症医学科一区始终以“生命至上”为宗旨,未来科室将持续深化多学科协作,探索重症医学前沿技术,践行“守护生命最后防线”的庄严承诺。

 

重症医学科二区简介

 

一、科室概述

海南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二区成立于2012年,是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现代化重症监护单元,承担全院急危重症患者的救治工作。科室现有开放床位18张,配备专职医护人员47人,其中高级职称8人,硕士4人,形成了一支技术精湛、经验丰富的重症医学团队。科室拥有ECMO、CRRT、DPMAS、有创/无创呼吸机、PiCCO血流动力学监测、床旁超声、支气管镜等先进设备,可开展各类危重症患者的监测与支持治疗。  

作为医院急危重症救治的核心平台,年均收治患者820例,抢救成功率71.5%,主要收治病种包括:严重创伤、脓毒症休克、多器官功能衰竭(MODS)、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重症胰腺炎及围术期高危患者等。科室实行24小时全天候监护,建立了规范化的重症患者评估体系(如APACHE II、SOFA评分),并依托多学科协作(MDT)模式,为患者提供精准化、个体化的治疗。

我院重症医学科是海南省急危重症医疗质量控制中心重症专业的牵头单位,2018年被评为海南省I级临床重点专科,2022年荣获国家重症临床重点学科。

二、医疗业务工作 

科室以“挽救生命、改善预后”为宗旨,持续提升危重症救治能力:  

1. 核心技术:常规开展ECMO支持、CRRT、DPMAS、人工肝、重症超声、经皮气管切开、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等技术。  

2. 质量控制:建立标准化操作流程(SOP),VAP(呼吸机相关性肺炎)、CLABSI(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等院感指标逐年下降,近三年病死率下降4.27%。  

3. 特色诊疗:  

成立“脓毒症休克快速反应团队”,实现1小时内集束化治疗;开“目标导向镇痛镇静”策略,减少机械通气时间;参与全院重大手术围术期管理,年均护航高危手术375例。  

三、科研工作

科室坚持“临床驱动科研,科研反哺临床”的发展理念:  

1. 科研项目:近三年聚焦脓毒症免疫调控、ARDS肺保护策略等方向研究  

2. 学术成果:发表SCI论文12篇,核心期刊20篇。  

3. 技术创新:获批国家专利4

4. 学术交流:科室成员在中华医学会海南重症医学分会、中华医学会海南分会心脑血管病学组、中华医学会海南省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分会、海南省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委员等学术组织任职。

四、教学工作  

作为医院重症医学人才培养基地:  

1. 教学体系:承担规培生、进修生、实习生教学任务,建立“理论-模拟-临床”三阶段培养模式。  

2. 教学成果:近三年培养重症专科医师8人,带教满意度达96%。

3. 模拟教学:配备高端模拟人设备,定期开展ECMO团队协作、困难气道处理等情景演练。  

4. 学科建设:与海南医科大学合作建立重症医学硕士培养点,推动学科可持续发展。  

五、未来展望  

科室将以建设“区域性重症医学中心”为目标,重点发展:  

1. 亚专科建设:细化神经重症、心肺重症等方向;  

2. 智慧ICU:引入AI预警系统、远程会诊平台;  

3. 临床研究:牵头多中心RCT研究,提升科研转化能力;  

4. 国内协作:与国内顶尖ICU建立联合培训机制。  

重症医学科二区将继续秉承“生命至上”原则,为危重症患者提供高质量、人性化的医疗服务。

 



Copyright © 2019 版权所有:海南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龙华区椰海大道368号

投诉电话:0898-66808238 / 客服电话:0898-66809130 / 监督电话:0898-66809051

工信部ICP备案号码:琼ICP备17001021号  琼公网安备 46010602000799号